企业文化导向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率

正如莎翁名言“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's eyes”所说,在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,同样是“企业文化”这四个字,在不同的企业中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。

IBM——尊重员工个人信念,尊重客户的信念,用理想去执行一切任务的信念;肯德基——餐厅经理第一,群策群力,共赴卓越,注意细节;松下电器——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,在进行总体企业文化培育的前提下重视人才培养,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,用新鲜感提升接受度……

如上所述,每一个知名企业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,但是那些中小型企业通常没有专门的企业文化构建,通常是以“老板文化”作为企业文化。

这种情况有好有坏,好的是它更具个性也更容易向下传达,毕竟有一个人每天身体力行的”我为自己代言“;不好的地方在于,它过于依赖老板的个性,很容易因为个人因素产生不好的文化导向,进而影响企业效率。

如果老板是个人英雄主义类型的人,不注意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,那么公司受其影响,每个人都想当英雄,每个人都很忙,但是由于没有养成协同作战的意识和习惯,个人、部门之间存在着边界高墙,导致效率不高。

如果老板喜欢“忙”文化,那么员工必将为忙而忙,这在一些成长型企业特别明显。老板最看不惯的就是大家闲,员工一闲,老板心里就堵得慌。

于是不问员工是否完成了任务,而只看是不是在忙。有的老板不直接说闲的员工,而是转弯抹角地去表扬忙的员工,尤其重点表扬加班加点的员工。

殊不知,员工之所以加班,大多是因为质地不行,上班时间忙不到点子上,瞎忙;而有的人,就爱下班干活;更有甚者是品的问题,故意加班给老板看的。

结果老板发现了加班者就表扬,下面就必然会为忙而忙。于是越忙越受到老板的表扬,越表扬人们就会越忙,忙而无效。

这只是不良企业文化中的一种,但却绝对不是特例,而是在很多以“老板文化”作为企业文化的企业之中都存在的,在此类“文化”引导下的企业,其效率和发展状况相信不会有多好。

针对此类情况,一方面需要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及时自查自省,重新审视企业文化脉络,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;另一方面,可以寻求外部助力,请专业顾问服务机构帮助梳理企业文化,提炼企业独特的文化基因,构建充满正能量的企业文化导向。